【智能廚電】行業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技術洗牌。2024年,隨著AI、物聯網技術的深度滲透,廚電市場從“功能疊加”轉向“場景化智能”,一批無法適應技術迭代的產品加速退出市場。以下3類產品已站上淘汰生死線,消費者和從業者需高度警惕。
一、第一類淘汰品:傳統煙灶套裝
曾作為廚房剛需的傳統煙灶套裝(如分體式油煙機+燃氣灶),因智能化程度低、場景適配性差,市場份額持續萎縮。據行業數據顯示,2024年傳統煙灶套裝線下零售額同比下滑超30%2,而集成烹飪中心、智能灶等產品暴增100%以上2。核心原因在于:
缺乏智能聯動:傳統煙灶無法與廚房其他設備互聯,需手動調節火力、風量,而集成烹飪中心已實現煙灶蒸烤聯動、AI自動控溫3。
安裝復雜度高:新房裝修更傾向選擇嵌入式或模塊化設計的智能廚電,傳統分體式安裝成本高且占用空間2。
健康管理缺位:消費者對健康烹飪需求激增,但傳統煙灶無法提供膳食建議、油煙監測等功能,而搭載AI健康系統的產品已支持個性化菜譜生成8。
二、第二類淘汰品:低端智能單品
僅具備基礎聯網功能的“偽智能”產品(如僅支持APP控制的電飯煲、微波爐),因技術門檻低、同質化嚴重,正被市場拋棄。這類產品的致命缺陷包括:
功能單一:僅實現遠程開關或定時,缺乏數據分析能力。例如,智能灶已進化到通過紅外測溫、傳感器反饋自動調整火力和烹飪模式3,而低端單品仍停留在“遙控器”階段。
生態割裂:無法接入主流智能家居平臺(如華為鴻蒙、米家),用戶需單獨操作多個APP,體驗碎片化6。
安全漏洞:部分低端產品因數據加密不足,存在隱私泄露風險,2024年多地已通報此類安全隱患6。
三、第三類淘汰品:偽生態廚電
宣稱“全屋智能”但缺乏核心技術支撐的廚電套系,因互聯協議不統一、場景化服務薄弱,淪為“一次性產品”。典型案例包括:
協議封閉的生態:部分品牌強制綁定自有系統,導致用戶無法跨品牌聯動設備,與開放式的AIoT趨勢背道而馳4。
無數據驅動的服務:真正的智能生態需通過用戶行為數據優化體驗,例如冰箱根據庫存推薦菜譜、煙灶根據烹飪習慣調整吸力,而偽生態產品僅提供基礎聯動8。
維護成本高:系統升級困難、售后響應滯后,用戶被迫頻繁更換設備5。
技術迭代生死線:2024年的三大突圍方向
AI深度滲透:從“控制設備”轉向“主動服務”。例如,方太的HealthyCookingGPT系統能根據用戶健康數據定制菜譜,并自動調節灶具火力8。
場景化整合:廚房從烹飪空間升級為“生活中心”。智能廚電需打通備餐、烹飪、清潔全鏈路,例如冰箱與灶具聯動解凍食材,洗碗機根據油污程度調整程序7。
健康與環保剛性需求:2024年消費者更關注油煙凈化率、食材保鮮、能耗等級。具備氮氣保鮮、無煙感技術的產品增速顯著28。
用戶應對策略:如何避免“踩雷”?
優先選擇開放生態:支持主流互聯協議(如Matter協議)的產品更保值。
關注核心技術創新:如AI控火、智能菜譜生成、多設備協同等差異化功能38。
警惕“概念炒作”:部分品牌以“智能”為噱頭,實則缺乏傳感器、算法等底層技術支持6。
2025年,【智能廚電】的競爭已從硬件堆砌轉向“用戶體驗重構”。只有真正以技術驅動場景創新、以數據賦能健康管理的產品,才能穿越生死線,成為廚房革命的最終贏家。
下一篇:最后一頁